FCoin風波:1.3萬BTC無法兌現的背后故事
在數字貨幣的世界中,FCoin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名字。作為曾經風靡一時的交易平臺,FCoin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然而,隨著最近1.3萬BTC無法兌現的消息傳出,FCoin的聲譽急劇下滑,投資者們的心態也隨之發生了劇變。有人選擇報案以尋求法律保護,有人則試圖自救,力求挽回損失。這一事件不僅是對FCoin平臺運作能力的質疑,更是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信任度的沖擊。
FCoin的崛起與衰落,折射出數字貨幣領域的諸多問題。首先,作為一個以交易量為基礎的交易所,FCoin曾通過創新的“交易挖礦”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用戶在平臺上交易的同時,可以獲得相應的FCoin代幣,這一模式在初期確實帶來了可觀的流量和收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FCoin的交易量逐漸下滑,平臺的資金鏈也開始出現問題。最終,用戶面臨的困境便是無法兌現的1.3萬BTC,這無疑是對投資者信心的重大打擊。
在這一事件中,部分用戶選擇了報警。根據媒體報道,已有多名投資者向警方報案,要求追討損失。在這些投資者中,不乏一些曾經在FCoin平臺上獲得豐厚利潤的人,他們曾經對平臺的信任讓他們在高峰時刻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當他們意識到FCoin的“兌現”變得無比艱難時,憤怒與失望交織在一起,最終選擇了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報案的過程并非易事,投資者們需要準備大量的證據,包括交易記錄、賬戶信息等,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與此同時,另一部分投資者則選擇了自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應對這一危機。有人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聲,呼吁更多的用戶聚集起來,共同向FCoin施壓,要求平臺給出合理的解釋和解決方案。這種集體行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投資者的力量,讓他們在面對平臺時不再孤單。與此同時,部分用戶也開始尋找替代交易平臺,試圖通過轉移資產來降低損失。這種自救的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眼前的困境,但也讓人對數字貨幣市場的安全性產生了更深的思考。
FCoin事件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平臺本身,更是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信任度造成了沖擊。投資者的信心是數字貨幣市場穩定的基石,而FCoin的事件無疑讓這一基石出現了裂痕。許多潛在的投資者在看到這一事件后,開始對數字貨幣市場產生疑慮,擔憂自己的投資是否也會面臨類似的風險。這種情緒的蔓延,使得整個市場的活躍度降低,交易量萎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穩定性。
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安全、透明的數字貨幣交易環境成為了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許多專家建議,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機制,以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同時,監管機構也應當加大對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力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只有通過多方合作,才能重建投資者對數字貨幣市場的信任,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FCoin事件還引發了對“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討論。與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不同,去中心化交易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無需中介的交易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金被挪用的風險。雖然目前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仍處于發展階段,但其潛在的安全性引發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未來,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或將成為數字貨幣交易的主流選擇。
投資者在面對FCoin事件時,除了追討損失,也應當反思自身的投資策略。數字貨幣市場波動性大,風險高,投資者在入市前必須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在選擇交易平臺時,除了關注平臺的交易量和收益外,更應關注平臺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選擇一個信譽良好的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資風險。
在這一事件的后續發展中,FCoin的處理態度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如果平臺能夠及時回應投資者的訴求,給予合理的解決方案,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聲譽。然而,如果平臺繼續沉默,或采取消極應對的態度,勢必將加劇投資者的憤怒,導致更多的用戶流失。
FCoin事件的教訓不僅是對個別平臺的警醒,更是對整個行業的反思。隨著數字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問題亟待解決。未來,只有在透明、公正的市場環境中,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推動數字貨幣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這一風波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投資者的焦慮與無助,還有他們在困境中展現出的勇氣與智慧。盡管FCoin事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也促使投資者更加理性地看待數字貨幣市場。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投資者們需要保持冷靜,理性分析市場動向,以更為成熟的心態應對風險。
數字貨幣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盡管FCoin的事件讓人心痛,但市場的本質仍然是不斷創新與發展的。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平臺,只有在風雨中成長,才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貨幣市場的未來將會更加光明,期待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繼7.2億代幣銷毀,三天三公告之后,FCoin又有新進展,2月17日晚上,張健在FCoin官網發布一篇名為《FCoin真相》的公告,對FCoin的現狀、原因以及后續計劃作出說明。
張健表示:FCoin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系統無法恢復的問題,而是資金儲備無法兌付用戶提現的問題。面臨的內部問題和技術困難,都是資金困難導致的結果。預計無法兌付的規模介于7000-13000
BTC(價值約6860萬-1.27億美元)之間。
導致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既不是外部黑客入侵,也不是內部卷款跑路,而是數據出錯 決策失誤。FCoin停擺當日,張健曾向網創始人李林求助,探討可能的解救方案,然而未果。
面對投資人巨額虧損,張健稱會在有生之年,負責到底。目前,FCoin的郵件提現全部由張健在處理,預計當前的郵件提現處理會持續2-3個月。后續,張健稱已經決定切換賽道重新開始,并用個人新項目的盈利來補償大家的損失。新的項目有任何重要進展,都會通過公開渠道披露。一旦新項目走上正軌,他將開始長期階段的郵件提現處理,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1-3年。對于FT和FMEX投資人的其他損失,也愿意用新項目的盈利去補償,具體計算方法會在未來探討。
公告發出后,迅速在圈內炸了鍋。
首當其沖的是FCoin投資人,不少人損失的資產高達千萬元,他們中有的人在努力自救,有的著手舉報維權。
其次是交易所,一些小交易所為防兌付危機,開始暫停提幣。一些中型交易所負責人開始安撫用戶情緒。
當然,還有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有人自救,有人維權
“這次損失慘重,累計虧損接近40億,搜有人加起來理財1萬BTC,ft、fm、fj更是不計其數。”
楊興(化名)告訴巴比特,他從FCoin上線之后就開始陸續轉賬100多萬進去,這次FCoin“跑路”,一下子什么都沒了。
他所在的一個fm大戶群,目前僅剩80多位用戶。里面最高的用戶持有6000多萬個FT,損失接近1億。還有不少用戶損失預計2000萬以上,溫州幫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自救還是維權,成為擺在投資人面前的沉重問題。
小強(化名)屬于前者,他向巴比特表示,自己是主要是做挖礦和量化的,在2019年底來到FCoin平臺交易。由于在FCoin主板A交易不用手續費,還能挖FT(FCoin發行的平臺幣),相比于火幣、OK等交易所優勢極其明顯,因此非常受量化投資者歡迎,小強就開始在FCoin平臺跑策略。
按照小強的策略,基本可以達到月化10%的收益率,幾乎不會虧損,除非FCoin平臺倒閉。
然而,FCoin平臺已經停止交易,小強的本金和收益已經全都無法提現。
“現在資產全部在fcoin中,張健傍晚發了所謂fcoin真相的公告,我們也很茫然,除了自有資金,還有很多外來客戶的幣也在fcoin無法提現,郵件提現多天毫無進展。”
盡管“全軍覆沒”,小強還是沒有放棄希望。
“我個人認為最惡劣的是張健的態度,從維護開始就在拖延時間,未能及時披露問題,沒有給投資者一個很好交代。保留懷疑意見,但不會下決定。作為fcoin用戶,我信任的不是張健,而是交易所制度,我希望問題能得到協商。”
小強表示,現在大戶們一起在聯系社委會,并且晚上還要一起投票,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社區在商量解決對策)
“我們共同愿景是后續問題如何解決,社區是否能接管交易所,債權債務技術等等方方面面問題,都需要探討。我們愿意配合
哪怕不提現,只要能滾動起來,團隊重建,都有希望。交易所本身就是賺錢的東西,是維護導致恐慌擠兌,資金鏈斷裂。問題并沒有那么糟,但是必須改變張健的獨裁,讓社區一起參與。”
截至發稿,社區還在征集投資人意見。
另一派則開始報警維權,與此同時,一份匿名的《報案材料》開始在各大微信群流傳。
《報案材料》指出,2018年5月21日張健等人操控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FCoin.com(ifukang.com、fcoin.pro等備用域名)在國家多次明令禁止的情況下上線運營,打著“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旗號發行其平臺幣FT(FCoin
Token)用各種名目變相ICO。還接連發行了FJ,FI,FCANDY,ZIP,FT1808、FT1809.FT1908.FT1810、谷騰GU,QOS、FMEX、等10種“虛擬貨幣”主要銷售給國內投資者,有的已經退市,操縱價格,瘋狂詐騙投資者,讓幾十萬國內投資者蒙受少說數十億元損失,詐騙數額特別巨大。
(流傳的《報案材料》)
從報案材料看,維權者認為這是一起詐騙事件,應按詐騙罪立案。不過,張健在公告中稱“有生之年,負責到底”,這種承認債權,慢慢還的方式,將刑事案件轉變成了民事案件,不但降低了自身的法律風險,也為投資人維權增加了難度。
“現在都炸開了,這就是有預謀有組織的跑路。”
面對這種被動局面,楊興現在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刑事案件已經成為民事糾紛了,這招實在太高明了,報案怕沒用。”一位區塊鏈安全公司的運營負責人告訴巴比特。
交易所紛紛表態
面對FCoin黑天鵝事件,一些小交易平臺為防兌付危機,開始暫停提幣。
一些大中型交易所負責人開始安撫用戶情緒。
首席戰略官徐坤表示,“安全與風控永遠是第一位的,永遠!”
Bibox副總裁向丹表示,“加密資產交易平臺拼的是什么?創始人的人品。這是我時常跟身邊的朋友說的話,我們投身于區塊鏈行業,始于信仰終于人品。你敢跟著一個瘋狂到極致的人創業嗎?你敢相信一個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人嗎?創業即投資,打工亦投資,如果你敢,那你眼前所謂的巨大誘惑終將成為易冷的煙花。”
AEX合伙人比特幣37度表示,“Fcoin有點可惜!也再次證明:交易所穩比快重要!那些激進的平臺都不要玩,會一個個倒下來給你看。”
在幣圈缺乏監管的當下,交易所很難自證清白,如果經營不善,疊加發生大規模擠兌潮,沒有哪個平臺可以扛下來。
人人比特創始人趙東一陣見血地指出,他還沒見過不透明、無監管的情況下,沒挪用過用戶資金的交易所。當年Mtgox出問題,趙東就寫代碼分析他們的數據發現并非黑客盜幣導致他們倒閉,而是因為Mtgox持續挪用用戶資產賣空BTC導致最終100萬BTC虧空。只要無監管且不透明,就會有無數個Mtgox產生。
慘痛教訓
FCoin由張健等人成立于2018年3月,不同于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張健將FCoin稱之為社區,憑借“交易即挖礦”,FCoin一炮走紅。所謂“交易即挖礦”,指的是,FCoin會將用戶支付的交易手續費,在次日以FT的形式100%返還。2018年6月13日,上線15天的FCoin
交易量超過 OKEx 火幣等 6 家交易所之和。
要知道,當時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陷入熊市,面對跌跌不休的幣價,交易者熱情全無,FCoin的橫空出世,一下子點燃了投資者的熱情,有人甚至將其視為牛市之光,其他交易所紛紛跟進。FT價格短時間內上漲數十倍,面對此番繁榮景象,一些人大加稱贊,一些人則認為是龐氏騙局,必然崩盤。
然而,FCoin“交易挖礦”的模式設計,吸引了大量的羊毛黨和機器人,FT的無上限地釋放和不斷被拋售也使FT的價格劇烈波動,最終投資者信心崩塌,走向失敗。
張健也曾嘗試過用幣改、FOne等挽回頹勢,穩定幣價。但事與愿違,這一系列不完善的舉措反而加速了FCoin泡沫的幻滅,自從2018年7月之后,FCoin幾乎消失在國內幣圈人的視線。
直到2019年3月,幣圈交易即挖礦走向消亡之后,IEO模式開始瘋狂。張健也選擇在此時“回歸”,3月份接連推出“可持續挖礦”、新的收入分配方案以及“理財挖礦”方案。FT在3月份的一個月內更是大漲280%。
人們仿佛看到了FCoin的起死回生。
然而,從目前FCoin的如此巨額的虧空看, 基本上回天乏術。
是什么釀成了FCoin 慘敗?知密大學發起人劉昌用將其歸于代幣融資。
“FCoin的歷程是2017年大牛市造成的區塊鏈發展錯誤路線的一個典型案例。這個錯誤開始于代幣融資,也就是ICO。
代幣融資的成功在于,基于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系統,證券的發行和流通在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發行、管理和流通成本大幅下降,范圍擴大至全球。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借助這種新的證券模式(我稱之為密碼證券)取得了極大的融資成就。這激發了以代幣融資和激勵機制設計為主體的區塊鏈應用模式。
這是一條錯誤的道路。融資的成功主要是因為證券的發行門檻更低、流通范圍更廣,同時卻幾乎沒有任何監管。少量區塊鏈項目面對監管下壓抑百年的全球投資市場,就帶來了2017年的瘋狂。實際上,絕大多數項目根本不會成功。即使有可能成功的項目,也由于流動性的沖擊而無法正常成長。
熊市開始,沒有初心的項目早早套現,甚至華麗轉身。反而是追求夢想的項目扛不住幣價暴跌和持續消耗。一方面,懷著對牛市中代幣激勵效果的強大信心,另一方面投資人和生存壓力所迫,一個個走向依靠代幣激勵、拉人頭、市場操縱的運營模式。即使如此,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初心不在,名利兩空。
Fcoin在熊市開始,通過代幣激勵創造了快速崛起的神話,但也把逆市強推代幣激勵的惡果表現的最淋漓盡致。希望業界能夠深刻反思這個案例,回過頭重新思考,所謂區塊鏈,真正的價值在哪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