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1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大連西山水庫近日發現成群體型異常的大型魚類,經水產專家鑒定確認,這些"怪魚"為外來入侵物種——革胡子鯰(俗稱埃及塘鲺)。這一發現引發當地居民和生態保護人士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最早由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水庫中游弋著數量可觀的革胡子鯰,其中一條已被捕獲。雖然記者暫未聯系到視頻發布者,但多位專家分析認為,這種原產于非洲的熱帶魚類出現在北方水域,極可能是人為放生所致。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何緒剛教授指出,革胡子鯰作為熱帶魚種,在北方寒冷氣候下難以自然越冬,通常無法存活過冬,因此短期內不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國內關于革胡子鯰的報道多集中在廣東、福建等南方省份,此次在北方水域發現實屬罕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專家王利民強調,放生活動應當以保護本土瀕危物種為宗旨,而非引入可能危害生態平衡的外來物種。他警告說:"在自然水域放生入侵物種不僅會破壞原有生態平衡,更可能導致本土物種基因污染。"
生態學家進一步解釋,外來入侵物種一旦擴散,往往通過捕食、競爭等方式威脅本土生物,導致當地生態系統逐漸單一化,最終造成不可逆轉的生物多樣性損失。研究人員呼吁公眾提高警惕,避免在出國旅游或網購時因獵奇心理購買"異寵",更不可隨意將其放生到自然環境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