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對于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輔導員王繼鑫來說很忙——從手術簽字到通宵陪護,到最后辦理出院,她細心地守護在學生身邊。而這名學生,畢業已近7年了。
“每年都會主動約飯,多的時候一年能有七八次?!?/p>
王繼鑫說起這名特殊的學生黃邦悅,言語中有著自豪。她說,有一次黃邦悅發信息給她約飯:“王老師,我月薪過萬啦,這回換我請您吃飯!”雖然隔著屏幕,她依然為學生的“有出息”高興。
那是2018 年 9 月,這對師生相約在學校旁的小火鍋店,黃邦悅熟稔地點了一桌王繼鑫愛吃的菜,就像過去四年里,王老師總記掛著他的喜好那樣。銅鍋咕嘟冒著熱氣,師生倆聊起工作心得,暖意也隨著白霧緩緩升騰。
大學時的黃邦悅讓輔導員操碎心,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調皮得像只上躥下跳的猴子”。“我和室友為宿舍衛生檢查吵嘴,偶爾還會在課堂上開小差……王老師不得不經常把我拎到食堂‘開小灶’?!?/p>
對于調皮搗蛋的學生,王繼鑫解決問題的法寶是請吃飯!四年下來,食堂大媽都認識黃邦悅這位“蹭飯專業戶”了。
作為王繼鑫的第一屆學生,年齡相差不大的他們在飯桌上更像是朋友?!八倳c我愛吃的菜,邊往我碗里夾菜邊聽我倒苦水。”
黃邦悅至今還記得點的紅燒肉有多香,“現在想來,當年那些熊孩子行為簡直幼稚得讓人腳趾摳地,但王老師愣是用一頓頓飯把我變成了懂事的大人?!?/p>
如今,那些在食堂里和老師扒飯、談心的日子成了他大學最溫暖的回憶。
臨近畢業,黃邦悅因備戰大運會錯過了秋招的黃金期。王繼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主動推薦了一家國企的校園宣講會。黃邦悅果斷抓住了機會,成功踏入了向往的行業。
畢業那天,黃邦悅對王繼鑫說:“老師,大學四年多虧你照顧我,這頓飯,我必須請您!”王繼鑫笑著擺擺手:“別急,等你工資過萬了再請我吧!”這句玩笑話,卻成了他們之間一道溫馨的約定。
不足三個月的時間,黃邦悅的工資很快漲到了五位數,他立刻返回母校兌現約定。“那天,我們聊了聊大學生活,現在的工作壓力,未來的發展,還有公司招聘的事,王老師給了我很多方向性的建議?!?/p>
小小餐桌,承載著遠不止于一頓飯那么簡單,更是師生間更深層次的交流與信任。
“以前都是我自掏腰包請學生在食堂吃飯,現在學校提供了經費和平臺支持,學生們都特別開心。”王繼鑫分享了曾通過多次在食堂陪一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吃飯,最終幫其打開心結、順利成長的故事,印證了餐敘在育人工作中的獨特價值。
作為浙江工商大學關愛學生成長計劃的舉措之一,“訴說與傾聽”師生餐敘項目自2021年11月啟動以來,已經成為實現學生就業、畢業、深造等發展性需求以及社交、運動等成長性需求的重要平臺。迄今為止,全校已有3.2萬人次師生參與1.5萬余次談心,成功解決了4365個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為了讓餐敘真正落到實處,浙江工商大學還開發了“我的商大”App預約功能,學生可以跨院系、跨專業邀請心儀的老師共進午餐、晚餐或下午茶,費用則由學校設立的關愛學生成長發展基金承擔。
如今在浙江工商大學,師生對話早已突破傳統座談的邊界,演化出多元的交流范式。餐敘、茶敘、歌敘、球敘、畫敘、舞敘……豐富的交流新場景,構建起更靈活、更貼心的交流矩陣,真正走近了學生多樣化的實際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