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12日訊(記者 陳雷)“不要眨眼不要動,誒,下巴收一收。”工作日下午,在杭州拱墅區一家名為“Hakuna Matata”的攝影店內,經過簡單的動作指導,工作人員亞亞拿起相機,為顧客拍下一張近期的時尚單品——“撕拉片”。
一拉,一撕,即可得到一張“人生照片”。近日,一種名為“撕拉片”的照片形式在社交平臺走紅。“撕拉片”,是一種可剝離即時顯影的膠片,由拍攝感光的負片和帶有藥水包的成像正片組成,其特點在于一次成像。
“撕拉片”魅力何在?記者走進店里一探究竟。
單張價格近400元,仍吸引很多年輕人
記者在某團購平臺搜索杭州的“撕拉片”后,頁面顯示約有8家提供該服務的攝影店,價格在400元左右,其中部分門店還提供上門服務。
“來拍照嗎?可以看看墻上的套餐。”走進亞亞忙碌的店鋪,店里正在接待3位顧客,她們均為拍攝“撕拉片”而來。這家攝影店于去年3月開業,主打的就是包含“撕拉片”在內的一次成像照片,店內擺設和拍攝照片都偏復古,墻上標明了拍攝套餐,從25元到389元不等。
攝影師拍攝完后,顧客需要從相機里拉出相紙,并等待一段時間后撕開負片相紙,得到照片。其呈現過程頗似“開盲盒”,用戶只有在揭開的那一幕才能看到照片效果,“撕拉”照片的過程也常被顧客一并記錄下來。
作為膠片時代的產物,“撕拉片”此前曾被數碼相機所淘汰,其主要生產廠家寶麗來和富士也分別于2008年和2016年停止生產相紙,因此也被號稱“拍一張少一張”。近期,在不少明星的曬照帶動之下,“撕拉片”的熱度持續走高,即使單張拍攝價格高達300多元一張,依舊有顧客愿意為其買單。
亞亞介紹,目前店內拍攝的“撕拉片”主要包括3類,即可以帶入背景的單畫幅照片、bigshot人像特寫和四宮格照片,前者價格為359元,后兩類均為389元一張,其中bigshot就是近期火爆出圈的明星同款。

店內“撕拉片”價格 記者 陳雷 攝
“拍攝很快,2分鐘就可以搞定。”記者進店時,顧客姚女士和朋友已拍攝完成,正在等待成像和裝框,“最近社交平臺比較火,所以就想著來嘗試一下。”被問及“撕拉片”的魅力,姚女士坦言被近期的熱度吸引,但出來效果“還不錯”。
“會不會翻車?很怕拍不好,我想先試試拍一張其他照片。”直到走進店內,00后顧客小祿仍有點猶豫,她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來過這家店,當時就想拍張“撕拉片”,但接近300多元的價格和一次成像的風險讓她有些遲疑,“畢竟挺貴的,就怕拍不好”。最近“撕拉片”熱度上漲,又勾起了小祿的心。“因為每一批相紙成像不太一樣,實在擔心的話,可以看一下四宮格的,稍微好點。”亞亞建議。
相紙停產、稀缺,店員勸誡:理性消費
記者注意到,下午來拍照的顧客里,大部分是像小祿這樣被“撕拉片”熱度吸引來體驗的,大家都很期待拉下照片的這一刻,現場不少人選擇用手機記錄下來,最后與自己的“撕拉片”合照留念。
“我們自己也有相機,買點相紙就行,但感覺‘撕拉片’很有儀式感,雖然價格好像上漲了,但還可以接受。”90后的顧客小陳進店拍了一張人像特寫后,決定“再來一張”。

顧客小陳正在拉出拍攝的“撕拉片” 記者 陳雷 攝
“‘五一’期間排到了七八十號,本來以為現在客流會降下來,沒想到還是有很多顧客。”忙著將照片裝框的亞亞告訴記者,其實“撕拉片”在去年年底已經火過一陣子,當時以為那或許是其熱度巔峰,沒想到最近又被明星帶火了。“5月7日這天拍了大概有20多張,把用來裝飾的相框都用完了。”她透露,一張“撕拉片”從拍攝到裝飾差不多耗時10分鐘,因此暫時不需要預約,不過上海新店的客流更大,門店一天能排到200多號。
“現在數碼產品發展比較快,‘撕拉片’之前被淘汰掉了,但現在相紙已經停產,所以變得稀缺,店內顧客九成都是年輕人,大家感到新奇,也是想來記錄一下。”亞亞拿出一盒相紙向記者展示,目前店內用的都是海淘和二手平臺收來的庫存相紙,一盒約10張,成本就要兩三千元,印證著“拍一張少一張”的說法。面對當前價格,亞亞則一直強調“理性消費”。
“撕拉片”的爆火也直接帶動了其相紙的銷售熱。記者注意到,在某二手平臺,盡管當前售賣的“撕拉片”相紙均已過期,但單盒10張裝的價格仍根據過期時間賣到500-2500元不等,如2018年過期的價格在2000元以上,時間往前價格則遞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