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科技板”建設工作迅速推進,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明顯提速。隨著銀行間市場創新推出的科技創新債券正式上線,以及交易所市場科技創新債券擴容升級,科技創新債券的三大類發行主體均已積極行動。
作為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主體、中介機構和投資機構,商業銀行也積極參與其中。目前,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在內,商業銀行已發行或在發行中的科技創新債券規模已達900億元,另有多家銀行參與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的科技創新債券的承銷。
在配套細則及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加速落地背景下,機構普遍預測,科技創新債券可能密集增加,未來科創債有望進一步擴容。有銀行研究人士表示,對銀行來說,成本可觀的科技創新債券不失為息差承壓及“資產荒”背景下一個重要的業務拓展方向,但出于風險考量,預計信貸門檻的設置會較為嚴格。
這些銀行成科技創新債券首批發行人
在央行行長潘功勝相繼在兩會期間及7日上午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釋放債市“科技板”相關信息后,央行、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下稱《公告》)正式明確,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等三類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募集資金用于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投融資。
這也意味著,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正式成為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主體。比如,交易所7日發布的配套細則提到,在繼續支持科創企業類、科創升級類、科創投資類和科創孵化類發行人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基礎上,新增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發揮投融資服務專業優勢,依法運用募集資金通過貸款、股權、債券、基金投資、資本中介服務等多種途徑,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第一財經注意到,5月7日以來,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擴容升級后的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均火速落地。據企業預警通數據,7日至12日期間共有70多只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公告披露,規模合計超過1300億元。
其中,多家商業銀行已火速行動,并成為發行主力之一。截至5月12日,已有國開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興業銀行、杭州銀行8家銀行披露,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總規模合計為900億元,占上述總披露規模比例超六成,單只債券發行規模最高為工商銀行200億元。
資金用于科技創新領域的定向支持,是金融機構所發科技創新債券的鮮明特點。以最新公告發債的農業銀行為例,該行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債券通)基本發行規模為100億元,期限3年,募集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準,用于發放科技貸款,專項支持科技創新領域業務。
在國開行發行的3只科技創新債券中,品種一為2年期浮動利率債券(利率基準為DR007),品種二為3年期固定利率債券,品種三為182天貼現債券。對于資金用途,國開行表示,品種一、二募集資金主要投放于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 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型企業,包括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 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等領域項目。品種三募集資金將用于支持科創企業日常經營周轉。
另從發行成本來看,在政策引導和多元化增信措施助力下,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利率普遍較低。目前,已發行的國開行固定利率科技創新債券票面利率為1.35%;工商銀行3年期的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第一期)(債券通)票面利率為1.65%;興業銀行、杭州銀行發行的2只3年期科技創新債券票面利率分別為1.66%、1.67%。
多家銀行披露承銷成果
商業銀行也是科技創新債券的重要承銷機構。隨著《公告》發布和配套細則落地,多家銀行日前披露了自家發行及承銷科技創新債券的進展。
工商銀行表示,在監管機構的指導下,該行發揮投融資服務能力,于5月9日落地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為200億元。同時,工商銀行還在目前公告發行的36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類項目中,擔任其中12個項目的主承銷商。
農業銀行也表示,該行5月9日承銷的科技創新債券,涵蓋新希望集團、立訊精密、吉利控股集團、京東方4家科技型企業,以及西科控股、錫創投2家股權投資機構,實現發行主體類型全覆蓋,并有力支持鄉村振興領域和民營類科技企業。
中國銀行于5月9日協助立訊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以及部分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完成科技創新債券承銷發行,規模共計385億元。中國銀行擔任主承銷商項目16個。
建設銀行承銷的8期債券涉及企業涵蓋TCL科技、京東方、津藥集團、徐工集團、吉利控股集團5家科技型企業,以及成都產投、國信集團、蘇高新金控3家股權投資機構。
交通銀行也表示,該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助力上海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2億元;郵儲銀行表示,5月8日,由該行承銷的4單科技創新債券啟動發行,覆蓋發行主體包含金融機構、地方科技型企業、民營企業以及股權投資機構。
此外,多家股份行也公布了承銷成果。從官方披露消息來看,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此前分別已主承銷15單、7單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興業銀行、渤海銀行也分別助力11單和5家企業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
隨著債市“科創板”加速落地,科創債券的增量擴容趨勢已成行業共識。有銀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導和經營驅動下,預計商業銀行還將積極參與其中。從表內業務來看,通過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定向支持科創領域貸款,在“資產荒”背景下將激發行業爭奪優質資源動力,預計短期內“火爆”行情還將持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強調,類比此前增持回購貸款等“政策導向型”的新業務方向,在息差壓力較大、優質資產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預計銀行積極參與的動力充足,但風險的把控也較為關鍵。尤其對于科技創新領域,預計各行對資金應用會有嚴格要求,這也成為短期內爭奪優質資產的重要考量因素。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