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之后,默茨正式當選新一任德國總理。
德國新政府的到來,也是一定意義上舊傳統的回歸:擺脫了脆弱的大聯盟,德國人所熟悉的“黑紅聯盟”又回來了,這也預示德國對內對外政策步入新轉型期。
據新華社報道,4月期間,36家在華德企聯合向即將上任的德國新政府提交一份建議書,指出“德國要在經濟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對中國加大投入,而非減少”。建議書還警告“去風險化悖論”,強調“風險管理不能簡化為縮減對華業務”,更不能將技術競爭簡單理解為零和博弈。特別是在電池技術、自動駕駛、空中出租車、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中,中國展現出強勁的引領勢頭。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現代中國學院客座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德經貿研究中心主任史世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即便是在沒有特朗普關稅政策沖擊歐洲貿易的情況下,德國經濟界也一直特別看好中國。
他介紹道,根據中德雙邊產業結構、優勢產業和貿易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德產業結構仍然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譬如,在德國的優勢產業中,雖然有些產業,比如汽車業受到影響,但是一些產業比如航空航天、光學和醫療技術工業仍然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霸谕划a業中,雙方的競爭加劇,但是在細分的子行業雙方還各自保持自身的優勢,比如機械制造行業。”他解釋道。
德國經濟界施壓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奧利弗·厄姆斯指出:“將中國視為‘系統性對手’的政治立場,正在與在華德企的現實脫節?!彼麖娬{,中國市場對于德企全球競爭力至關重要,德國新政府應為企業提供更加清晰穩定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對華合作。
史世偉表示,此前的德國政府一度以所謂“去風險”為由開始對我國企業在德國的并購進行更加嚴格審查,歐盟當局則對我國電動車對歐出口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關稅?!暗壳吧鲜銮闆r均有所回轉。”史世偉對記者介紹道,實際上在上一屆德國政府分析對華政策時,德國企業就不接受所謂“去風險”的這種策略,并認為對華擴大投資本身就是其區域風險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他表示,在投資審查方面,此前德國一度有些對中國投資加強審查的計劃,不過從未實施,“目前也已經全都推翻了”。
史世偉解釋道,德國經濟界上下有強烈的反官僚主義訴求,德國新政府更不應在雙向投資方面設置限制。
4月9日,聯盟黨與社民黨共同宣布達成《對德國的責任》聯合執政協議,該協議被看作是其未來的施政綱領。該協議多次提到中國,強調中德合作必要性,提到“去風險”,同時還提出雙方“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深化合作”。
史世偉對記者表示,該文件中立場同此前德方的一系列表態沒有太大區別,但在具體執行上,新一屆德國政府要更務實一些。
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德國經濟界對他們的壓力很大,此前德國官方預計2025年德國經濟將陷入停滯,即零增長。德國新政府想改變這一局面?!笔肥纻フf,不過讓德國馬上作出巨大改變也不現實,因此德國目前的策略就是“戰略自主”,即不會過分偏向美國,也不會偏向其他經濟體。
“德國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據新華社報道,許多德企在中國的營收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德國“中國平臺”網站援引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德企在華新增投資57億歐元,較上年增長25%。來自中國德國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92%的會員企業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市場。
史世偉長期研究中德產業政策,他對記者解釋,在他的實地考察中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企業都認為與中國伙伴企業開展研發合作對于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保持技術領先具有重要意義,譬如在電動出行、智能制造與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中國不僅是巨大消費市場,還是技術方面關鍵伙伴。
數據顯示,中國自2016年起連續8年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德同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業大國,工業制成品出口保持在90%以上。早先中德工業制成品貿易呈現典型的發達工業國與新興工業國家的貿易特征,即以互補性為主導。但在過去10年中,中國與德國產業競爭力發生了有利于中國的改變。”他對記者表示,根據其測算數據,在制造業大多數領域,中德貨物貿易仍然有互補性,但中國在德國一些傳統優勢領域,譬如機動車和零部件、機械制造、電子電氣裝置以及化工領域都迅速提升了競爭力。
在他看來,德國在產業方面的策略,與中國相比稍微遜色。“德國在產業政策方面,其傳統的結構政策雖然不禁止對特定產業的扶持,比如保煤,但重點是對中小企業的扶助?!彼榻B道,在2019年德國聯邦經濟部《工業戰略2030》中,德國規劃了九大創新產業,分別是汽車和車輛工業、鋼鐵、銅和鋁工業以及其他有色金屬和能源密集型工業、化學和制藥工業、機械和設備制造,包括工業4.0和增材制造(3D打?。?、電氣和信息技術工業、光學和醫療技術工業、環保和能源技術工業、航空航天工業和海事經濟相關工業。
他表示,目前德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聚焦于促進有未來能力的技術和產業,因此就與政府的研究和創新政策有了交集,特別強調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德方啟動了在人工智能戰略、區塊鏈戰略、量子計算戰略、國家氫材料戰略和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相關計劃。
“鑒于中德經濟相互滲透和依賴,德國不會放棄中國市場?!彼硎?,不過,目前德國也存在經濟對華過于依賴的一種認知,在此情況下,德國政府和企業也將采取“中國 ”的多元化戰略,“我們要對此有所準備?!?/p>
史世偉建議:“一方面要利用世貿組織(WTO)等機制和規則捍衛我們的權利,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國與德國多層次的雙邊磋商機制加強交流,德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很高,我方應重視德方一些合理訴求,也努力推動中國技術優勢企業在德國的綠地投資?!?/p>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