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5月13日訊(記者 葛萬彩 通訊員 蓋永波)“政府給市民想的真周到,既方便、快捷,又能保障合法權益。這不俺只用一個小時就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小優快工’找到了一份為服裝企業做輔工的活兒。”5月6日上午,記者在青島萊西市煙臺路的零工市場服務大廳看到,10多名找零工的市民正在和工作人員交流需求信息,61歲的市民劉曉珍拿著一份就工協議高興地告訴記者。如今,在萊西市像劉曉珍這樣的市民并非個例。自2024年以來,萊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根據群眾多元化就業需求,打造的“零工市場”,已先后為市民推送就業崗位3000余個,零工職業介紹6000人次、技能培訓500人次,有效緩解了零工群體就業難、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

“零工之家”讓民生所求有個家
零工市場是人力資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事關民生的大事,而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是群眾安心舒心的基礎和保障。萊西市此前的零工市場系自發形成,秩序混亂,雇主與零工在等活、靠活中耗費大量時間,雙方發生的勞務糾紛也難以得到妥善解決,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2024年9月,萊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走訪調研,在多方論證考察的基礎上,按照“公益性、普惠性、靈活性、兜底線”的定位,對原人力資源市場辦公場所進行優化整合,騰出1000平的辦公場所,建成了集約化、數字化零工市場,線下打造集技能培訓、洽談對接、權益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實體平臺(簡稱“零工之家”)。
同時,萊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把“零工之家”建設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措施,納入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整體謀劃,在零工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設立輻射一定區域的綜合類“零工之家”。目前,全市首個鎮級零工驛站已在姜山鎮李權莊開始運行,促進了當地零工市場健康發展。“我和老伴雖然60歲了,但身體硬朗,幾年前就想找個看大門的活,可沒熟人一直沒找到,沒想到,在零工之家填了個求職信息,不到10天就給我們找到了。”已在姜山水廠擔任門衛工作的一對夫妻感慨不已。

市民樂享一站式智能化服務
打造快捷高效的就工服務環境是群眾的期盼。記者在萊西市煙臺路“零工之家”服務大廳看到,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里,工作人員統一著裝,熱情服務每位求職者,并實行一站式服務,首問負責制。
在服務模式上實行線上依托“小優快工”APP或“零工之家”直播打造集信息發布、線上匹配、費用結算、政策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掌上數字平臺,形成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運營模式,讓用工信息暢通無阻,求職登記、在線面試、就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
為滿足不同年齡、文化水平等求職者的需求,零工之家工作人員根據求職者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對年齡大的不會用智能機的求職市民,我們實行紙質登記,電話聯系;對能用智能手機的求職者實行掃碼‘小優快工’APP或‘零工之家’直播交流找工作,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找到心儀的工作,現在線上求職者占80%以上。”零工之家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在西安干了8年,因父母年齡大了一直想回老家找個機械設計的工作,可每次放假回萊西太匆忙,一直沒找到,3月6日,無意中看到的萊西零工之家上線直播,經過與主播交流,第四天就幫我找到了個企業技術員的工作,現在我在萊西的企業干得很舒心,關鍵實現了父母的心愿,真沒想到這樣的小平臺能解決了民生大事。”提起線上求職,已經在萊西望城街道一家企業上班的劉志明說。

傾力打造“零工之家”服務品牌
求職者技能達不到用工單位要求怎么辦?怎樣讓求職者有更多的選擇?如何為企業盡快找到盡快適應企業生產經營需求的員工?作為“零工之家”肩負著市民求職和企業用工雙重責任。讓市民和企業滿意既是解決民生大事,也是營造萊西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萊西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膽創新探索,他們引進專業規范的金宏人力資源公司做支撐運營“零工之家”,在公開服務制度、服務熱線和投訴舉報方式,建立健全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依法規范用工關系,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獲得報酬等基本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精準對接零工人員,摸清職業技能水平和需求,建立起勞動力資源庫,并在線下為求職者提供技能提升服務,組織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由經驗豐富的講師親自授課,確保求職者能夠系統地學習并掌握所需技能,對因職業或崗位需要持證上崗的,積極協助求職者聯系權威的考證學校,引導他們參加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力求讓每一位求職者都能做到持證上崗、安全上崗,為他們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零工之家”積極做好為企業的服務,滿足其多樣化的用工需求。他們安排服務專員提前摸清服務的企業性質、用工特點和標準,根據企業短期用工、急聘服務、用工需求多等情況,為企業制定個性化人員調配方案,確保服務的企業運營不受影響。“今年2月中旬,因企業趕訂單,急需20名短期工,我們給人力專員打了一個電話,20名生產輔工就給招上來了,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讓我們十分滿意。”提起“零工之家”,青島東方雨虹防水有限公司一名人事專員這樣說。據了解,目前與“零工之家”服務企業的已達300多家。
責任編輯:劉亮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