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大象新聞記者 賈利超 通訊員 馬會丹 王小利)風險預警,敏銳捕捉異常信號
2025年5月6日,內黃縣農信聯社卜城信用社工作人員在受理劉某19.5萬元預約取款時,警銀通系統突然亮起“紅燈”,提示頻繁交易預警。憑借職業敏感性,該社第一時間對客戶賬戶流水展開全面核查。該筆資金入賬后支取時提示“【陌生入賬】風險,請加強核查”,且交易對手賬戶為異地銀行卡轉入。立刻警覺起來,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對客戶賬戶流水展開全面核查,并迅速將情況上報網點主管。主管當機立斷,啟動應急流程,向上級部門詳細匯報,同時聯系反詐中心進行初步研判。雖然當時尚未接到實際報案信息,暫無法明確風險性質,但大家都繃緊了神經,決定持續關注動態,保持密切溝通,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策略應對,抽絲剝繭鎖定疑點
次日,客戶如約前來辦理取款業務。工作人員面帶微笑,耐心詢問資金用途、來源及交易背景。客戶雖應答流暢,堅稱是“訂婚籌備”“朋友借款”,但當主管要求其向對方打電話核實情況時,客戶卻神色慌張,一直低頭發信息,還表示對方在上班無法接聽電話,這反常的舉動瞬間引發了大家的進一步懷疑。主管隨即以“要款過賬需要時間”為由,將客戶引導至主管窗口,通過拉家常的方式,試圖降低客戶戒心。在交談過程中,主管要求客戶提供借條、聯系出借人核實,并主動查看客戶手機轉賬記錄。這一看,果然發現了“大問題”,客戶與某放貸平臺的聊天對話中,赫然存在明確指示如何應對銀行詢問、規避資金核查的內容。至此,可疑資金交易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風險性質進一步坐實。?
快速響應,多方聯動阻斷風險
確認風險后,主管立即向反詐中心反饋關鍵證據,并同步報警。在等待警方和反詐中心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卜城信用社的工作人員迅速分工協作:一方面,安排專人持續安撫客戶情緒,以業務流程需進一步核實為由巧妙拖延時間;另一方面,大家爭分奪秒整理交易流水、聊天記錄等證據材料,為后續案件調查提供有力支持。最終,卜城派出所警員迅速抵達現場,經調查核實,該筆資金是受害人邢某網絡投資被騙資金。正是因為卜城信用社處置及時、措施得當,成功避免了受害人資金被轉移,為案件偵破爭取了寶貴時間,守護住了客戶的“血汗錢”!
復盤提升,筑牢金融反詐屏障
此次成功堵截可疑交易,得益于柜員與主管的“雙保險”風險識別機制、聯社、信用社與反詐中心的高效聯動、網點團隊的靈活應變能力。復盤此次事件,基層信用社將從以下方面強化風險防控。一是深化技能培訓。定期開展案例分析與實戰演練,提升全員對可疑交易的識別敏感度和溝通技巧;二是優化協作機制:加強與公安、反詐中心的常態化聯動,暢通信息共享渠道,提升風險預判與處置效率。三是強化客戶宣教:通過網點宣傳、線上推送等方式,普及反詐知識,增強客戶風險防范意識,從源頭遏制詐騙行為。
守護客戶資金安全,是責任更是使命。內黃縣農信聯社將始終保持警惕,以專業能力和擔當精神,筑牢金融反詐防線,為構建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貢獻農信力量!在此,內黃縣農信聯社也提醒廣大客戶,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電信詐騙,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