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在醫學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淋巴水腫這一困擾眾多患者的難題,正逐步迎來新的轉機。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憑借精湛的醫術與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在淋巴水腫治療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果,為眾多飽受淋巴水腫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康復的希望。

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林國棟主任(左2)與其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技術攻堅:突破淋巴水腫治療瓶頸
今年以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率先在淋巴水腫治療技術上尋求突破。此前開展的淋巴靜脈吻合術,成功幫助了眾多患者緩解淋巴水腫癥狀,吸引了大量患者前來就診。然而,仍有部分患病多年的患者,由于肢體淋巴管閉塞,做了淋巴靜脈吻合后效果不理想。面對這一困境,醫院手足外科團隊迎難而上,將目光聚焦于自體淋巴結移植手術。
淋巴結移植作為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在國內開展較少。但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林國棟主任團隊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聯合多學科力量,成功開展了游離腹股溝淋巴結移植、游離大網膜移植、游離鎖骨上頸部淋巴結移植等多種形式的淋巴結移植手術,為淋巴管閉塞的淋巴水腫患者開辟了新的治療途徑。

林國棟(中)團隊討論手術方案。
精準醫療:個性化方案顯成效
在治療過程中,林國棟團隊始終堅持精準醫療理念,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不在少數,牟平的賈女士便是其中之一。20年前的乳腺癌根治手術,在十幾年后給她帶來了右上肢腫脹的困擾,且癥狀逐漸加重,連穿衣服都變得困難,同時腋窩緊張也讓她痛苦不堪。林國棟團隊針對賈女士的情況,經過詳細討論,決定在淋巴靜脈吻合的基礎上加做雙側腹股溝淋巴結皮瓣移植手術。通過將右側腹股溝淋巴結皮瓣移植到前臂與橈動脈端側吻合,解決前臂腫脹問題;把左側腹股溝淋巴結皮瓣移植到腋窩與胸背動脈吻合,不僅緩解上臂腫脹,還改善了腋窩外觀,同時對腋窩瘢痕進行松解,促進肢體靜脈回流。術后短短三四天,賈女士就明顯感覺到胳膊輕松了許多。
對于盆腔惡性腫瘤清掃術后出現下肢和會陰部水腫的患者,煙臺毓璜頂醫院也有針對性的治療策略。海陽的魏女士因宮頸癌根治術后下肢腫脹,行走困難,來到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就診。林國棟主任團隊邀請胃腸外科胡金晨、劉述廣兩位專家協助,采用腹腔鏡微創切取大網膜并移植到腹股溝區的方法,術后5天,魏女士下肢輕松,下肢周徑也明顯減小。
招遠的胡女士因子宮內膜癌擴大根治術切除了大網膜,林國棟團隊為其選擇下肢淋巴靜脈吻合加頸部淋巴結移植。由于頸部解剖比較復雜,大血管、臂叢神經、頸叢神經穿行其中,手術風險高,加之患者術中多次血管痙攣,黃波濤副主任主刀吻合血管手術進行到深夜12點才結束。憑借醫生們精湛技術和高度責任感,術后胡女士腿部水腫明顯減輕。

林國棟(左6)團隊在查房。
前沿探索:拓展淋巴外科新邊界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并不滿足于現有的治療成果,積極探索淋巴外科的前沿領域。除了專注于腫瘤術后肢體水腫的治療,還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原因導致的淋巴水腫相關病種。
當前,頸深淋巴靜脈吻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成為淋巴外科的熱點研究方向。國內部分醫院早期臨床觀察顯示該方法效果良好,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緊跟醫學前沿,積極探索這一領域,希望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隨著在淋巴外科領域的深入研究和不斷創新,煙臺毓璜頂醫院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各地的患者慕名前來,這不僅體現了煙臺毓璜頂醫院在淋巴外科領域的影響力,更彰顯了患者對其醫療技術的高度認可和信賴。未來,煙臺毓璜頂醫院將繼續在淋巴外科領域深耕,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林國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